2022年建筑界“諾貝爾”獎得主:首位非洲建筑師Diébédo Francis Kéré
發布時間:2022-03-22 22:56:39
瀏覽次數:
作者:F
2022年建筑界的最高榮譽獎普利茲克獎授予:建筑師、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迪埃貝多·弗朗西斯·凱雷(Diébédo Francis Kéré),是該獎項的第51位獲獎者。他來自西非貧困國家布基納法索的鄉村,在德國柏林工業大學攻讀學位后,回到祖國建造眾多教育建筑。
弗朗西斯·凱雷在極度匱乏的土地上,開創可持續發展建筑。他既是建筑師也是服務者,通過美麗、謙遜、大膽的創造力,清晰的建筑語言和成熟的思想,改善了地球上一個時常被遺忘的地區中無數居民的人生,給人帶來建筑學科范疇之外的饋贈,凱雷堅守了普利茲克獎項的使命。
——普利茲克獎評審團
“在烏托邦與實用主義的交叉口處,我們創造出帶有非洲未來主義視野想象力的當代建筑“------- Kéré Architecture
個人經歷
從鄉村來,回鄉村去
1965年,出生于布基納法索的甘多,弗朗西斯·凱雷是酋長的兒子,也曾是這里唯一有機會接受小學教育的孩子,是第一個走出村莊去上學的人,他對建筑的第一感覺來自缺乏通風和照明的童年教室,和童年回憶:他的祖母會坐在房間里,給孩子們講故事,雖然燈光暗淡但有著安全感。1985年,他背井離鄉,憑借職業木匠獎學金前往柏林,白天學習制作屋頂和家具,晚上則參加中學課程。1995年,他獲得獎學金進入柏林工業大學(德國柏林)學習。2004年,獲建筑學高級學位。
凱雷發誓有朝一日要把學校建設得更好,“通過設計改善氣候環境條件,給予建筑基本的舒適感,可以擁有真正的教學空間和學習氛圍” 。在學習期間,通過長期勸說同學們將香煙和咖啡消費的錢節省下來,募集了五萬美金,成立了“甘多學校建筑材料”基金會,后來改名為凱雷基金會,為兒童能夠擁有舒適教室進行募捐和宣傳。他的第一座建筑——甘多小學(Gando Primary School,2001年,布基納法索甘多),是由甘多人民建造的,為甘多人民建造的。從構思到完工,當地人提供了他們的資金、勞動和資源,在他的“創造性地使用本地材料和現代工程的指導”下,手工建造出學校的每一部分。
甘多小學的成功使他在2004年獲得了阿卡汗建筑獎(Aga Khan Award for Architecture),并成為他于2005年在德國柏林建立凱雷建筑事務所(Kéré Architecture)的催化劑。隨后,他在布基納法索、肯尼亞、莫桑比克和烏干達等國建立了更多的小學、中學和醫療設施等。
甘多小學
凱雷事務所項目類型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
建造(Building):根據場地環境與文脈,利用當地現有的材料和資源,激發使用者參與其中,創造出具有可持續與包容性的社區聚集空間。
設計(Design):探索建筑與藝術科技的結合,將常規的建筑項目類型擴展到臨時結構,裝置,室內和產品設計等方面的跨學科實踐,從而加深人們對建筑環境和空間關系的理解。
知識(Knowledge):通過教學研究,演講,展覽以及出版物的方式與未來建筑師產生交流互動與思考,同時也與咨詢師,建造者以及手工藝人等建筑領域外的實踐者合作,一起建造實體1:1模型來測試各種設計想法與建造材料。
主要作品
獅子初創園 / 2021 年 · 肯尼亞圖爾卡納
讓建筑為社區而建,與社區共存,是弗朗西斯 · 凱雷建筑理念的核心,他的建筑離不開他土生土長的自然環境和人文屬性。
2021 年,他再次將目光投向非洲大陸上青年們的生活環境,承接了這個信息和通信技術園區的項目。凱雷希望通過這個項目,能緩解肯尼亞當地青年事業問題,讓年輕人們 " 不必離開家鄉,就能讓事業蓬勃發展 "。
貝寧國民議會大廈
他在非洲大陸上種下一顆棕櫚樹
2019年,凱雷事務所在貝寧共和國議會大廈項目競賽中,以棕櫚樹為設計概念靈感的方案取得第一名,最終成為項目委托建筑設計師。
凱雷希望展現貝寧共和國的現代國家形象,強調民主的價值以及公民的文化身份。項目在經過一年多的籌備下,今年三月正式動工。
方案以當地常見的棕櫚樹為設計靈感,在西非傳統文化中,人們常常在樹下商討共識,一起決定社區的發展,棕櫚樹就如一個永恒的標志,在見證前人的傳統的同時,又激發了后人對大自然力量的崇敬。整個項目呈現開放公共的姿態,使用者可以從各個方向進入,底層“樹干”部分設置了一系列的休憩座椅,在提供遮陽的同時也給使用者創造更多停留的機會。
議會禮堂則設置在建筑底層另一端,室內天花板在呈現動感形態的同時也給建筑上方提供了結構支撐。
建筑“樹冠”部分則主要為辦公以及其他輔助空間,室外以及走廊外部一系列的豎向板在給使用者提供更好的遮陽效果時,也給建筑外立面風格帶來節奏感。
“樹干”部分的中心為開放的中央庭院,給建筑整體帶來自然通風效果,同時也種植了當地植物。
作為建筑項目的中心,庭院中央的大螺旋樓梯自下至上將整個議會大樓垂直空間串聯了起來,同時庭院內的綠植設計也提升了使用者的舒適度,激發了與自然環境產生更多互動的可能性。
在一次采訪中,凱雷提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中國諺語似乎就是凱雷的人生信條,這位旅居他鄉的青年建筑師,從未忘記自己的故土。
作為2022年建筑界的最高榮譽獎的獲得者,凱雷的社會責任感,一直鼓舞著他在求學結束后回到自己非洲大陸,與他的父老鄉親分享自己所學知識:提倡與傳統材料與現代建造技術的有機結合,達到可持續的目的,讓使用者盡可能融入建筑建造的過程,增強歸屬感,鼓勵他們決定自己的未來。